第(3/3)页 最新一期的米国版《时代周刊》上,黑色的背景,林为民的肖像照占据了整个封面,这是《时代周刊》的一贯特色。 「这是林为民?」大家看到刊物封面,脸上露出难以言表的惊诧。 「货真价实!」卢志芳的语气带着 几分骄傲,将杂志递给了大家。 众人好奇的都凑了上来,围在一起翻阅起了《时代周刊》。 采访稿足足两万多字,占据了这一期《时代周刊》相当大的份量。 理查德·斯坦格尔从业十余年,无论是文笔还是采访风格都臻至成熟、老辣,尤其是经过提炼后刊发出来的采访内容,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每一次问答都是精彩的博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大家看到最后提到了大家刚才还在讨论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 林为民引述《圣经》当中的话,让人印象深刻。 黎全武想到前几年见到林为民的情景,忍不住说道:「他这个人还真是一贯自大!」 程丹青心里的想法则是:卧槽!装得好逼! 不过他没有表露内心的想法,反而说道:「我觉得这倒不是自大,应该说是一种基于实力的自信。」 卢志芳赞同道:「丹青说的没错。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壮士积蓄力量捍卫自己的荣誉,又不是去抢夺他人的荣誉。」 「那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是他们家的。」黎全武辩驳道。 「不管你承不承认,诺贝尔文学奖只是金字塔尖那一小撮作家可以染指的荣誉。对于这样一群作家来说,这份荣誉就是在他们这个圈子里传来传去的而已,所以说,用'家具'来比喻也很恰当,只是这个家大了一点,壮士多了一点。」卢志芳说道。 黎全武摇了摇头,「你们这些狂热粉丝怎么辩都能辩出理来!」 「我这才叫中肯!」 「行了行了,为了人家的事有什么好吵的!」程丹青劝道。 他又拿起那份《时代周刊》,对卢志芳说道:「志芳,你这份杂志借我用用。」 「干嘛?」 「我寄给林为民,他都上《时代周刊》了,算是给他报个喜!」 那年林为民离开米国后请程丹青等人去看了一场《追风筝的人》,事后程丹青特意去信表达了一番感谢。 这几年两人偶有通信。 黎全武不满道:「你这厮惯会做好人!」 程丹青说道:「我们中国出个这么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不容易,你别老想着拆台!」 「谁拆台了?我跟老外夸他的时候你没看见!」黎全武嘟囔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