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距离大师最近的那个人-《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2/3)页

    就在国内文学界因为林为民的和陈涌的评论文章而陷入唇枪舌剑的笔墨官司之时,《燕京青年报》的最新一期突然全文转载了米国的《新闻周刊》上的一篇专访。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媒体和刊物多有转载国外各类新闻的习惯,但《燕京青年报》很少转载外国新闻,这次转载《新闻周刊》的文章,略显突兀。

    但只有看过这一期的读者才会知道,《燕京青年报》这次的转载完全是抓住了最近文学界的新闻热点,因为他们所转载的专访文章正是《新闻周刊》对林为民的采访。

    《燕京青年报》跟《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国家级媒体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燕京周围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文章转载之后没两天的功夫,便迅速在燕京周围几省造成热议。

    之后又有其他省份陆续转载,短短一周多时间里,《新闻周刊》对林为民的专访文章便传遍了国内大江南北,引起了无数文化界、文学界人士以及读者们的瞩目。

    《新闻周刊》在国内的名声不算响亮,比不上《时代周刊》,但架不住这年头的媒体都有给读者科普的习惯啊,读者们一看。

    呦,竟然是不逊于《时代周刊》的三大周刊,这个专访的含金量肯定不低。

    虽然林为民之前已经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了,但那次国内没怎么宣传,而且为国争光这种事,读者们是绝对不会嫌多的。

    除了登上《新闻周刊》这件事本身,更让大家关注的还是专访的内容。

    文章中第一个引发文学界和读者关注的就是《上帝保佑米国》的销量,林为民这样一个中国作家写的米国政治讽刺,竟然在米国国内一个月卖出了70万册,这个数字惊掉了无数国人的下巴。

    以前大家光知道林为民的在国外卖得好、受欢迎、得奖多,但却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这一次,《新闻周刊》用精确的数字让所有人都见识到了“林为民”这个名字在米国文学界的影响力。

    根据文章的表述,《上帝保佑米国》单月销量70万册,即便是在米国,这也是极为罕见的数字,而且在第一个月结束之后,第二个月的销量依旧高企不下,看样子绝非是一阵风而已。

    按照这个速度卖下去,只怕两三年时间就能轻松突破千万册销量了吧?

    所有人一想到这个数字便感到一种压迫感,在文学界,能够突破千万册的,无一不是被奉为经典的作品。

    《上帝保佑米国》是林为民的最新,中国人崇古抑今,同为中国人,在看这部的时候,也难免会因为是自己人的关系而产生几分轻视。

    尤其是对那些亲米派来说,这部的诸多内容更是大逆不道。

    可是,在各地报纸转载自《新闻周刊》的这篇专访文章里,林为民写把米国政府骂了个体无完肤,竟然还很受米国人的欢迎?

    持中间立场的国人们对这部并没有什么负面印象,他们因为在米国所受到的欢迎高兴不已。

    而国内的亲米派们却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这样一部将米国底裤都快掀开了的,怎么会这么受米国人的欢迎呢?竟然还会有米国的重量级时政杂志不远万里来采访林为民?

    单月70万册,这可绝不仅仅只是某一个特定阶层的喜好所能产生的销量,必然是赢得了普罗大众的欢心,才有可能创造的成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