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虽然新家具光鲜亮丽,但这些带着熟悉气息的旧物一摆进来,立刻就让这所大宅子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家”的味道,不再显得空旷清冷。 就在收拾完新家正感慨间,王明远的目光扫过院子角落,忽然定住了。 只见一个不大不小、磨盘做的石碾子,正安安稳稳地待在墙角,样子灰扑扑的,看着十分眼熟。 王明远走过去仔细一看,眼皮跳了跳——这分明就是他家清水村老屋院子里那个! 三年前虎妞心心念念、甚至偷偷塞进行李里,后来被发现又拿出去的那个! 它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而且,他明明记得这次来府城前检查过行李,根本没带这些笨重家伙啊! 他再一扭头,又看到廊下摆着一个眼熟的五斗柜,那也是老家用了好些年的旧家具,漆面都斑驳了。 王明远:“……” 这些家具,过了三年,兜兜转转最终还是来到了府城。 安顿好新家,王金宝便召集全家,商量下一步的重要事情——回清水村! 中举之后,有几件大事必须回乡办理,这可是光宗耀祖、惠及乡里的要紧事! 首先便是税赋优免,按照朝廷规制,中了举人,自身便可免除徭役,名下还可优免四百亩地的税赋。 王家在清水村原有的田地,加上这几年茯茶生意赚了钱后又陆续置办的一些,拢共也就两百来亩,这意味着还能有近一百多亩的免税额度! 一家人围坐一堂商量。 王金宝吧嗒着旱烟,沉吟道:“这多余的免税额度,是咱家三郎挣来的福气。但咱不能吃独食,忘了乡里乡亲。我的意思,除了咱自家那些,剩下的额度,都让给村里!谁家地挂靠过来,免税的实惠就是谁家的!咱们分文不取!” 王大牛第一个赞成:“爹说得对!咱家现在日子好了,不差那点税粮。让乡亲们都沾沾光,念三郎个好!” 王明远点头,补充道:“爹,大哥,我还有个想法。咱们可以从自家免税后省下的钱里,再拿出一部分来,在村里设些族田、族产?收益专门用来资助村里有天赋、肯用功的孩子去读书。无论是去赵夫子的蒙学,还是去镇上的其他学堂,都能有个帮衬。一个家族要真正兴旺,不能只靠一个人,得后继有人。” 这话说到了王金宝心坎里,他猛地一拍大腿:“好!三郎这主意好!就这么办!咱老王家在清水村扎根这么多年,是该为族里做点实在事了!” 赵氏和儿媳们也纷纷表示支持,这事儿便这么定了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