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阿宝家。 王老三夫妻二人拎着出摊物件走入院门。 瞧见漆黑一片的小院,王老三不由扯嗓喊道。 “阿宝,这黑漆漆的咋不开灯?” 待摸黑走入堂屋,借着月色将烛台点燃,摆放规整出摊物件后,夫妻二人依旧未曾得到阿宝回应。 见状,原先毫不在意的夫妻俩不由心生疑惑——阿宝的耳朵可灵着,往日即便犯懒打盹儿,忘却燃灯,但只要二人推门,其必定惊醒,前来迎接。 王夫人身为妇道人家,心思细腻,眉头不由蹙起。 “当家的,阿宝莫不是染了风寒,卧床歇息?” “近日寒风刺骨,确有可能,咱去他卧房瞧瞧。” 少顷。 望着屋子已然被翻找得一片狼藉,却未曾寻见阿宝身影,夫妻二人心神大乱。 阿宝早熟,知晓爹娘不易,自懂事起便帮着母亲操持家务,不与其他孩童四处玩闹,自无同龄朋友——由此便绝了其贪玩忘归的可能。 “当家的……阿宝,阿宝莫不是走失了?” 脑中杂绪纷飞,王夫人不由身子一软,倚靠堂屋方桌这才未曾摔倒。 闻言,王老三那满是风霜摧残的脸颊亦是一僵,嘴边胡渣都被骇地哆嗦不止。 “应当不会,应当不会……” “走失”这词,在惠阳城可不一般。 虽说这个年头因各种缘由,孩童走失较为普遍,但若家人、衙门卖力搜找,即便寻不回人,亦能得到些许线索留个念想。 但在惠阳城,若走失,便近似孩童夭折,暗中恐似有张大网般,将走失孩童尽皆抓走,且无迹无踪——就是当年县太爷费了大力追查城内孩童走失案,亦无半点线索。 寻常百姓又能如何? 这些年间,惠阳城内走失后能寻回的孩童,屈指可数。 这些事城内百姓皆知,终日于市井间做工的夫妻二人更是了然,且因接触三教九流食客之缘故,了解的内情更为透彻。 于此,夫妻俩眉宇间的绝望之色浓郁得犹如实质。 忽的,王夫人眸子一亮,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宁静。 “先生!咱可去赵家大院求先生!” 闻言,王老三幡然醒悟,猛拍自个儿脑门,不停呢喃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