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年此地可未曾有这么多船家,皆是看我爹靠渡船盖了屋子,才跟着来嘞……” “岸边那嘴角带痣的,多年前还与老朽抢过客,被老朽打了一拳,从此再也不敢造次……” “……” 此时,这些往昔旧事在老者口中娓娓道来,倒是别有一番沧海桑田之感。 “老人家,你于此河渡船想必年岁已久了吧?” 李钦见状,不禁问道。 “约莫七十年哩。”老者闻言,眸中不由露出追忆神色,目光远眺,仿若透过时间长河,望回了那个年头,“当年老朽不过一黄口小儿,就随着阿爹和阿哥学着撑船嘞。” “这撑船瞧着简单,好似光把船桨往水中一杵便完事,但实际上其中学问可大着哩。” “握桨姿态、挥桨力度、观测水位、探明风向……其中单拎某件出来,都够旁人学个一年半载咯。 老朽亦是学了十多年,阿爹才放心让我独自渡客。” 话语至此,他好似忆起某些不好回忆,言语不由带着些许唏嘘道。 “后来呐,阿哥不甘于这一眼便望到头的日子,和阿爹大吵一架后,便负着气,背上行囊,独自跑去南方打拼了。这一去,便是几十年,音讯全无,也不晓得过得如何咯。” 李钦搭话道。 “各自有各自的活法嘛。” “是这个理。”老者赞同,继续道,“阿哥觉得这日子枯燥,但老朽却觉得挺有意思。这些年来,老朽认为,这渡人亦是渡己,老朽每渡一个人,便能攒下一分功德,每撑一次桨,便能得到一分善意。” 李钦闻言,不由拍手称赞。 “老爷子倒是看的通透,有大智慧!” 林妙妙亦附和道。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老爷子今日之言,可抵万卷书矣。” 老者见状,亦是欣喜,连忙摆手谦虚道。 “二位谬赞了,老朽乡野之人,书都没读过,何来的大智慧,可不敢受二位如此夸赞呐,纯粹是闲来无事时的胡思乱想罢了。” 李钦却不赞同此话,说道:“话不可这么说,书中之道固然重要,但道理却并非全源于书,能于渡河间领悟此道,实乃非凡之智矣。” “能得先生如此称赞,实乃老朽之幸矣。” 闻听此言,老者心中甚慰 一时间欢声笑语,三人皆乐。 须臾之后,小船便已行至大河湍急处,老者手中船桨亦是力道加重,以特定频率滑动着水面,叮嘱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