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至于李小二,这还在咕咕大口吞奶的小娃娃不知道,娘亲今日这突发奇想的“李富贵”三个字,日后将成为他的终极紧箍咒。 —— 三月十五,先锋思想家,皇长孙李小琨的首篇大作正式刊发于邸报上,当然,是被润色过的。 说是润色,实际上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基本上跟原作已经没啥关系了。 不过核心思想还是李小琨那句:“小道,君子亦可为。” 文章保留了李小琨的三个案例,而宋辰旭不仅填充了火器营和医院的真实数据作为支撑,还将医学突破对于人口、经济的意义往深里分析了一通。 之后,宋辰旭又在李琨的基础上增加了炼铁技术的突破,以及蒸汽机的发明对于整个国家将要产生的意义做了更深入的阐释,洋洋洒洒写了三万多字。 皇帝阅读之后,胸中竟然涌起万丈波涛,久久不能平静,就好像他离千古一帝的梦想又靠近了一步似的。 次日,皇帝将文章拿去内阁,让阁臣们过目。 “陛下,这是……” “先看,看完再说。” 皇帝一脸高深莫测。 九位阁臣看完文章后并没有太惊讶的神色。 最开始是有了女医官,之后大皇子殿下写第一本算学书,皇帝提出“经实并重”之说,接着科举加入了算学考试,再有每年一次的数学竞赛成为了选拔官员的第二通道,再之后,又有了蒸汽机…… 嗯,虽说蒸汽机的内部构造到目前为止还在保密阶段,但内阁大佬们都已经知晓,鬼工船的核心动力源就是这个名为蒸汽机的玩意儿。 他们还知道,目前兵工厂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蒸汽机进行生产了,生产效率是原来的十多倍! 以上铺垫,现在又要公开驳斥朱子的某些观点,似乎成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次辅陆宗利第一个站起身,激动地表示:“从前陛下所提经实并重,便是如此了。臣以为,这篇文章高屋建瓴,结合现实例证,说得极有深度!” 其实这年头,引经据典,引用先人案例才是常见做法,以现实作为例证的文章极少。当然,这是由于这个年代信息相对闭塞这样的客观原因造成的,像是文中所提到的例证和数据,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见都没见过,更勿论拿它们写论文了。 但,这不失为一种写文章、表达观点的新思路。 不怎么表态说话的首辅严大人也积极表示,他很是赞同文章观点,并愿意就此观点再写一篇文章,批驳朱子的注释。 如此一来,其余人纷纷附和,赞扬文章写得精彩。 皇帝哈哈笑,捋着胡须道:“大周有众位臣工,何愁不能再现盛世之景!这样,大家都再从四书集注中找一找有何可以驳斥的观点,一人写一篇,届时,朕再专门出一期邸报,刊登各位爱卿之佳作!” 嘶! 这是个啥节奏啊? 皇帝这是要打倒朱圣人么? 这这这,恐怕不妥吧? 大家冥思苦想的时候,皇帝已经步伐轻快地出去了。 等等,他们是不是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那篇文章到底是何人所作?竟然忘记询问陛下了!! 还有啊,二皇子遇刺的事儿,陛下难道不打算管一管么?这都小半个月了,一点新消息也没有。按照陛下最近留宿坤宁的频率,这是打算等二皇子没了,再让皇后生一个么? 陛下究竟要闹哪样啊!! 大家纷纷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应该考虑退休了?脑子不够用了啊!(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