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上的硝烟-《七零科研强国:重生女逆袭》


    第(3/3)页

    “徐工,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苏念雪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展开另一张对比分析图,“我查阅了国内同类型材料的疲劳实验数据,虽然不全,但趋势与报告中的修正是吻合的。并且,我在设计时额外增加了百分之十五的安全裕度,这是计算过程……”

    问答环节变得异常激烈。专家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从理论到工艺,从材料到成本,极其刁钻细致。苏念雪精神高度集中,大脑飞速运转,或引经据典,或展示演算过程,或坦诚某些细节仍需试验验证,态度不卑不亢。

    偶尔有她无法立刻完美解答的问题,她也会如实记下:“这个问题我暂时无法完全解答,需要进一步计算/实验。”

    王工坐在角落里,一直没说话,但听得极其认真。当一位专家对加工精度提出质疑时,他忽然瓮声瓮气地插了一句:“老周看过了,他说能搞。”

    简单一句话,却比苏念雪解释半天都管用。那位提问的专家愣了一下,点点头,不再纠缠。八级工周师傅的招牌,在这一片就是权威。

    钱主任几次想插话,试图引导话题到“风险”和“保守”上去,但都被专家们热烈的技术讨论和李上校偶尔投来的平静目光给堵了回去。

    陆远征飞快地记录着,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他偶尔抬头看向那个站在图纸前,时而凝眉思索,时而流畅解答,眼神专注而明亮的年轻姑娘,冷峻的眉眼间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波动。

    最后,李上校清了清嗓子,总结道:“好了,问题就问到这里。感谢苏念雪同志的详细汇报,也感谢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他目光转向几位老专家,“各位老师,觉得这个方案如何?”

    专家们低声交换了一下意见。

    最初提问的徐工推了推眼镜,开口道:“方案很大胆,论证也下了功夫。虽然有些细节还需商榷,也存在一定风险,但思路清晰,理论依据充分,尤其是对效率提升的论证很有说服力。我认为,可以列为重点试行方案。”

    “我同意老徐的看法。”“年轻人敢想敢干,是好事。只要严格控制制造和安装环节,值得一试。”“比某些墨守成规的方案有价值。”

    结论一边倒地倾向于支持。

    钱主任的脸色有些发白,但很快又挤出笑容:“好好好,专家们都说好,那肯定是有价值的!我们技术办一定全力支持,配合落实!”

    李上校点点头,一锤定音:“那就这么定了。苏念雪同志,根据专家意见尽快完善方案细节。下一阶段,重点跟进试制加工和现场安装调试。陆参谋,你负责协调保障。”

    “是!”苏念雪压下心中的激动,朗声应道。“明白。”陆远征合上笔记本。

    散会后,专家们陆续离开,还有人特意走过来拍拍苏念雪的肩膀:“小苏同志,后生可畏啊!”“好好干!”

    苏念雪一一谦逊地回应。

    等到人都走光,她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感觉后背出了一层细汗,手心也湿漉漉的。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兴奋感充盈着她。

    她抬起头,发现陆远征还没走,正站在窗边和李上校低声说着什么。

    李上校看到她,笑着鼓励了一句:“干得不错。”便先行离开了。

    陆远征走过来,将手里的笔记本递给她:“这是会上专家提的主要问题和建议,我简单记了一下,你可能用得上。”

    苏念雪接过,看着上面条理清晰、字迹刚劲的记录,甚至还有几点她没来得及立刻回答的问题后面打了星号标注,心中感激:“谢谢陆参谋。”

    “是你自己准备得充分。”陆远征语气平淡,“接下来是硬仗,试制和生产环节的问题只会更多。做好准备。”

    “我知道。”苏念雪握紧了笔记本,眼神坚定,“我会跟紧的。”

    陆远征看着她眼底的光彩,那是一种混合着疲惫、兴奋和强烈斗志的光芒。他没再说什么,只是微微颔首,转身离开了。

    苏念雪回到自己的办公桌,珍重地放下那本笔记。她知道,评审会的胜利只是第一步。将图纸变成现实,让新的叶片在青龙峡的水流中真正转动起来,证明它的价值,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但此刻,她心中充满了力量。

    她拿起铅笔,重新摊开图纸,目光落在陆远征笔记上那几个打了星号的问题上。

    新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