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与星光-《七零科研强国:重生女逆袭》


    第(2/3)页

    陆远征听得认真,偶尔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两人又像之前许多个夜晚一样,就着图纸和技术难题讨论起来。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两人低沉的交谈声。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个小时。

    等到一个技术节点暂时讨论清楚,陆远征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已经快十点了。

    “今天就到这里。”他说道,语气不容置疑,“收拾一下,回去休息。”

    “我还差一点就算完了……”苏念雪还想坚持。

    “效率比耗时更重要。”陆远征打断她,“明天再继续。”

    他说完,并不离开,似乎是要看着她收拾东西。

    苏念雪无奈,只好乖乖地整理好图纸资料,锁进抽屉,拿起饭盒和水杯。

    陆远征这才转身,和她一起走出办公室。走廊里灯光昏暗,寂静无声,只有两人一轻一重的脚步声。

    走到楼梯口,苏念雪低声道:“陆参谋,今天……谢谢您。”

    陆远征脚步未停,只是淡淡回了句:“做好你该做的事就行。”

    下了楼,走到分别的路口,陆远征忽然停下脚步,像是想起了什么,从军装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递给她。

    “路过服务社,看到的。”

    苏念雪疑惑地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几颗水果硬糖,用透明的玻璃纸包着,在昏暗的光线下折射出微弱的光彩。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是很稀罕的零嘴。

    她愕然抬头。

    陆远征却已经迈开步子,朝干部宿舍楼的方向走去,背影很快融入夜色,只留下一句随风飘来的、几乎听不清的话。

    “……奖励。”

    苏念雪站在原地,手里攥着那几颗冰凉却仿佛带着温度的水果糖,看着那人影消失的方向,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又酸又软,一种陌生的、酥麻的感觉瞬间传遍四肢百骸。

    晚风吹拂着她的发梢,带着初夏夜晚特有的、草木萌发的清新气息。远处传来隐约的虫鸣。

    她剥开一颗糖放进嘴里,一股强烈而纯粹的甜味瞬间在舌尖炸开,弥漫至整个口腔,甚至冲上了眼眶,让她鼻尖微微发酸。

    她慢慢地走回宿舍楼,脚步轻快。嘴里的糖块棱角分明,慢慢融化,甜得近乎灼人。

    第二天,钱主任果然没再提农用水泵总结报告的事。见到苏念雪时,笑容依旧,却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谨慎和疏离。

    苏念乐得清静,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齿轮生产线的优化中。这个项目涉及机械、传动、甚至初步的自动化控制,难度比水轮机更大,但她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她和陆远征的工作交集越来越多。他交给她的任务越来越核心,讨论技术问题时,也越发将她视为平等的、可以激烈辩论的对象。有时为了一个技术参数的取值,两人能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步,最后往往需要查证大量资料或者引入第三方计算才能确定。

    在这种纯粹的、基于技术和逻辑的碰撞中,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和欣赏悄然生长。

    苏念雪发现,陆远征虽然性格冷硬,言辞简洁,但在技术上有一种惊人的敏锐和严谨。他从不以权压人,只认数据和逻辑。而陆远征也越发欣赏苏念雪那种跳出时代局限的思维角度、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不怕吃苦、追求极致的劲头。

    除了工作,偶尔也会有极短暂的、超出工作范围的瞬间。

    比如,她熬夜后第二天精神不济,他会默不作声地在她桌上放一杯浓茶。比如,她偶尔提起资料室缺一本关键的外文手册,几天后,那本手册的影印本就出现在了她的抽屉里,虽然没有任何署名。比如,一次全市技术员大会,散场时人多拥挤,他会有意无意地放慢脚步,在她侧前方隔开拥挤的人流。

    这些细微的、几乎不着痕迹的举动,像零星的火星,溅落在苏念雪的心湖上,漾开一圈圈细微而持续的涟漪。她开始下意识地留意他的声音,他的脚步,他偶尔出现在办公室门口的身影。

    她知道自己这种情绪的危险。这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年代,他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军官,而她只是一个身份特殊、根基未稳的技术人员。任何一点不必要的涟漪,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她努力克制着,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用图纸和数据填满所有的思绪。

    这天,齿轮生产线的方案遇到了一个瓶颈。一套关键的分度机构精度要求极高,现有的加工条件难以稳定实现。苏念雪查遍了手头所有资料,也请教了王工和周师傅,依然找不到性价比合适的解决方案。

    她愁得晚饭都没吃好,一个人在办公室对着图纸苦苦思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