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唐王和福王延续大明国祚。 崇祯朝军事失利完全不足以抵挡清军进攻,朱由检下令在河南各路部队速速撤回到山西,又让王承恩去大顺军,请求李自成出兵驻守山西。 有大臣建议朱由检,可以令姜瓖北上大同府,牵制清军兵力,朱由检可不敢刺激姜瓖,万一这人哪天发疯,又投降清军,平阳府不就暴露在清军炮口之下吗? 李建泰请求再去大西军,请求大西军支援山西,朱由检想了想,大西军刚刚在郧阳府立足,此时让他们出兵河南,大西军会不会一怒之下,投降清军呢? 朱由检拒绝李建泰建议,令张罗辅在翼城操练兵马,青壮年适合当兵,都编入到军队中,用来抵挡清军进攻。 有大臣请求朱由检把粮草都分发到各军中,以免出现将士吃不饱,有投降清军行为,这倒是让朱由检有些犹豫,他能够控制军队,就是银子和粮草。 在这年头,粮草比银子更重要,如果把粮草都给各支军队,这些军队还会听他的吗? 可不给粮草,军队很大可能哗变,朱由检性格缺陷再一次占据上风,果断拒绝大臣正确建议,只给各路军队半个粮草,剩下粮草都放在翼城,同时又令梅世丰部撤回到翼城驻守。 做完这些后,朱由检开始对聆敬阳和贺珍开刀,这两个小军阀听调不听宣,这一次清军来攻,得让这两支部队顶上去, 聆敬阳早就面和心不和,这个刺头必须拔掉,朱由检下圣旨,令聆敬阳北上大同府,配合大顺军作战。 贺珍从明军到大顺军,大顺军到清军,清军到明军,活脱脱三姓家奴,可他最后还是回到朝廷,朱由检决定调他这支部队入朝,和梅世丰部打造翼城防线。 圣旨很快就送到聆敬阳和贺珍,聆敬阳和河镇从河南撤回来以后,就一直在大本营积蓄力量。 聆敬阳辖区军民三万余人,聆敬阳用朱由检给的粮草,以及在河南地区缴获的物资,在百姓之中扩军。 全军从三千余人,扩充到六千余人,李如风部九百余人,张顺左翼部一千五百人,石铁部一千五百人,老馒头右翼部一千人,聆敬阳直属军一千余人。 全军在人数上翻倍,战斗力却没有跟上来,全军发展为辽东将门形式,每支军队只有主将和少数亲兵有战斗力,剩下都是一群武装农民。 聆敬阳想改变这个局面,可朱由检圣旨送到,令他北上配合大顺军进攻清军,聆敬阳立马启程去沁州,和贺珍商议。 却接到特种局在前后传回来情报,贺珍在昨天率领军民六万余人南下平阳府,武大定部入驻汾州。 得到这个消息后,聆敬阳有些懵,贺珍和他的同盟关系事实上破裂,因为聆敬阳消息滞后性,他还不知道唐王在福建称帝。 还是方小眼在翼城打听到,立马赶回来和他汇报这个情报。 聆敬阳意识到唐王称帝,清军将会肆无忌惮进攻山西崇祯朝廷,他必须要在清军进攻前,找到靠山 。 此时崇祯朝廷宣贺珍带兵入朝,令他北上拒敌,事实上放弃他这部分兵马。 崇祯朝廷是不能指望,聆敬阳把目光看向姜瓖,姜瓖是一个左右摇摆不定的小人,今天忽然大清,明天忽然大明,后天又有可能和大顺军眉来眼去,此人不值得被信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