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张华来了!!-《阳谋》


    第(2/3)页

    我算过了,这个营收比当年黄土坪高山牧场搞成功的时候多。我们大林山的旅游整体投资过亿,要收回成本肯定还遥遥无期。

    但是,从此以后,我们每一年镇里从旅游上面至少能够得到大几百万的分红,这应该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张华点点头,羡慕得哈喇子都要流下来了,大林镇一年能多大几百万的财政收入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大林山镇的贫困将一去不返。

    以前积压的很多问题现在都能去搞了,比如产业扶贫的启动资金,比如基础建设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障碍了。

    老百姓不愿意搞异地搬迁,都是因为穷,以前针对这些问题都有方案,很多方案落实不了还是因为钱不够,但是现在唐俊不再担心这个问题了。

    如果旅游能长红下去,唐俊在大林山搞个两三年,他就一定能够把大林山带起来,张华不得不承认唐俊就是厉害,反正比他要厉害很多,他在大林山镇只能苦苦维系,唐俊一来立马就干出的事业了。

    “张华,今天我们的会也开了,我们的态度也很明确,那就是大林山要坚决支持县茶叶办的工作,我们报了一千二百亩的茶苗,我现在还表个态,如果你们在新品种推广不顺利的情况下,我们大林山还能加码!一千二百亩只是基础,在这个数字之上,我们不设上限!”

    唐俊这个表态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这个信号就是他对新品种茶叶的强烈看好,要知道以往的大林山茶叶为什么不行,老百姓种植茶叶积极性不高。

    主要的原因在于大林山的海拔太高了,茶叶季节太迟了,现在新品种的茶树叫“白毫早”、“碧香早”,这两个品种的茶比传统的茶树要早差不多二十多天,这一来大林山茶叶季节的劣势就不存在了,唐俊当然支持。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大林山存量的茶园不多,不比同云山那些地方,同云山几乎所有的空地都是茶树了,在这种地方要推广新品种困难,因为茶树有生长周期的,同云山要换品种,意味着要付出经济代价,老百姓积极性怎么会高呢?

    茶叶产业唐俊相当的熟悉,因为他也长期和这个产业打交道,大林镇真要发展茶叶,区区一千年多亩肯定不够的。同云山人家是两万多亩茶园,如此才把名头给打出去呢!

    徐飞在一旁道:“书记,这样好不好,茶叶办的茶苗就只有这么多,但是我们公司可以掏一笔钱出来支持大林山的茶苗,我可以掏出一百万买茶苗,可以再搞一千亩。

    我们有两千多亩新品优质茶,两三年之后收益,我觉得大林山茶叶产业应该能具备一点规模了!”

    徐飞是个很会把握时机的人,更能揣摩领导的意图,茶叶办张华需要政绩,所以他现在非常要一个能够叫得响亮的项目出来。

    在这个时候,大林山唐俊刚好把橄榄枝递了过来,徐飞不失时机的表现,这就是情商高,他促成唐俊和张华之间的一次拉手合作,对他来说意义巨大。

    因为茶叶办专项资金一年有很多,单单是支持龙头企业的专项资金一年都有大几百万,徐飞在这里掏了一百万,回头张华一定能够回报给他的企业,而他又能在唐俊面前还卖个人情。

    所以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微妙神奇,三个人坐在一起,看上去是在闲聊,是在欣赏远处的美景,其实三个人已经决定了大林山全镇的大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