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曾经有人问过四位圣手,缘何会对那么多的达官显贵够不屑一顾,却对个未及笄的无知小姑娘卑躬屈膝?结果话还没说完,就挨了几位老大夫的拐棍招呼,外加怒气冲冲的威胁:“小兔崽子,敢说元娘的坏话?当心老夫把你毒哑了,叫你后半辈子都不能再出言不逊!” 发了一通脾气,四位老者开始讲起了各自与赫连元娘的渊源。 每个故事大抵都有些相似之处。四人都是出身医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收受熏陶,也都荔枝要成为济世救人的名医药圣。 理想虽然远大,先是却很艰难。同行的排挤陷害,官府的贪婪索要,病患的穷苦与仇视,无不令他们举步维艰。行医救人,谈何容易? 好不容易到了三十来岁,四人的医术已有小成,却由于不肯与黑心的医馆药铺同流合污,又不愿助长不正之风给官府塞银子疏通,以至于连个坐堂的地方都没有,只能走街串巷,挂个葫芦摇着铃铛给人看病。 这种情况下诊治的大多都是勉强度日的贫苦人家,能给出几个大子儿的诊金就不错了,更多的时候使用粗粮、青菜顶替,至于要钱,简直就是奢望。 这四位倒是济世救人了,可自己的生活却始终没有着落,还要靠着族里兄弟以及妻子娘家接济。而立之年,空有一身本事却没能真正立起来,日子过得好不惨淡憋屈。 遇到赫连元娘的时候,正是他们柴米不济,日子快要过不下去的最艰难之时。 那时的赫连元娘还不是赫连嫣然,而是一个名叫赫连珺的女子。看上去三四十岁的模样,却已是七八十岁的高龄。 她和善地请四人到她长房名下的医院坐堂,只要医术确实高明,就允许他们每月定下一日为穷苦病患问诊施药,分文不取。若是坐满一年,每月可再加一日义诊。 四人听了不免心动,再三确认了不必昧着良心坑骗病人钱财,也不必与达官显贵虚与委蛇之后,满心欢喜的答应了。 至于酬劳,有一部分是现银,剩下的都是米粮、青菜、水果、布匹、肉类等等。像是早就知道了他们会拿出钱财为看不起病的百姓垫付诊金药费,特意强调了米粮等物严禁变卖或赠送他人,只能自家吃用,甚至还将这一条写进了契书里。 四人哪能不明白元娘的一番苦心?不禁都钦佩又感激。至此,他们总算是能养家糊口,不必再为衣食发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