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榜首之名难自弃-《我为人类谋长生》
第(1/3)页
首发【小説20⒗】手机访问ωap.ㄨiaoshuo20⒗ сoΜ 求书、报错请附上:【书名+作者】
“若一头普通的成年壮熊,掉入深及五十八尺八五的猎熊陷阱中,坠落时间共一息,这头熊是什么颜色?”
这便是此轮文考第三题的题目。
一眼看去,这道题完全就是瞎扯淡的。
前面的题干部分貌似又是一个术科的问题,结果最后却在问熊的颜色是什么?
坑爹呢!
闹着玩儿呢!
谁特么知道这熊是啥颜色的?
想知道你问熊去啊!
出题人怕是脑子有毛病吧?
精神分裂吧?
这尼玛题干和题目都不挨着好吗!
这也是为什么在场的一众散修如此群情激愤的原因。
他们觉得罗森这一把是被翠微楼给黑了。
所以才会抽到这般不讲道理的题目来。
但事实上,罗森早在看到题目的第一时间,就已经知道了答案。
这与他的教育背景没有关系。
也跟工作组的培训没有关系。
纯粹是因为,
这道题,罗森见过。
不是在大梁。
而是在地球上。
所以他知道,这道题其实是有解的,只不过解题的思路比较复杂,或者更准确的来说,这道题真正要考教的内容并不止数学方面的知识,还有物理和地理,甚至还夹杂了一些地质学与动物学的学问。
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罗森知道答案,却不知道该不该当众说出来。
他只知道这道题如何用地球的方式来求解,而不知道如何以大梁人的身份来推算结论。
换言之,这个解题的方法,他无法述诸于众。
为何?
因为想要求解此问,需要了解两个重要概念,还需要套用物理公式。
这两个重要概念分别是:
重力加速度!
空气阻力!
相应的物理公式为:
s=1/2gt^2。
f=(1/2)cpsv^2。
那么,在大梁国,有物理学的相关研究吗?
罗森不知道。
换个说法,若是类比于华夏历史,在大清之前,咱们有哪一代王朝,曾经在物理学方面有过研究和建树,得出过重要成果吗?
有。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家所着的《墨经》中,便曾经有过譬如杠杆原理、浮力理论的叙述,甚至在声学和光学领域,还有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各种物理学知识的记载。
好。
那么即便大梁在科学研究的发展道路上,与华夏历史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却还是绕不开一个问题。
不管是数学还是物理,在此时的大梁,应该都只具备理论基础!
没有公式!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困境。
文考第一题,要求计算的是梅家庄与青石溪之间的距离。
这个问题即便不用数学公式,不列方程,也是可以算出来的,只不过会显得麻烦一些,耗时长一些。
而用了公式,只是简化了计算的过程,大大缩短了得出答案的时间。
可这第三题的概念可就不一样了。
在没有物理公式的情况下,根本寸步难行!
所以,这是一道本应不该出现在大梁国的考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