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进入正题,莫莲生问及宣漓为莫家平反的办法,他只说了几个字:“京城,太子,前程,真相。” 莫莲生心中佩服,他还没有想到这一关,他原想着能在玉州城平反是最好的,但玉州城已是皇子龙俊迟的囊中之物,他难以撬动,他的一线生机便在京城,龙俊迟虽然受宠,但终究不是太子,最好的办法是能够借太子之手平反此案,拉龙俊迟下水,他的前程也在京城,如果他能获得太子的信任,便能为太子效力,平步青云。 反复讨论后,三人决定几天后前往京城,在这之前,三人前去莫公坟地拜祭,宣漓还想到一些事情,后来他写下几封信,分别送去贺州城叶家堡、玉州城太守处,以作权谋之用。 初雪的美,飘掩在林林翳翳间,每一片晶莹都是漫天的精灵,行走在天地间,渺小的人同雪花一样渺小,极目远眺,在跋涉的征途中,莫莲生走出了玉州城,看见了自己从没有见过的风景与颜色,他愈发地心胸开阔,那股软弱也早被风吹走得干干净净。 半年前莫家被抄,莫家一落千丈,那时莫莲生只感天昏地暗,心死如灰,他无奈才在扶微寺出家,做了半年清修寡欲的和尚,他本想斩断红尘,但是在扶微寺中也过得并不如意,直到宣漓来此才慢慢解开莫莲生的心结。 莫莲生决心还俗,在告别扶微寺方丈时莫莲生以他法号善尘的名义向方丈磕头告辞,他说道:“在扶微寺半年,善尘有愧,不能明心向佛,我终究还是斩断不了俗事尘缘,我家里的事情我还惦记着,我的前程我也还惦记着,我终究是个俗人罢了。” 扶微寺方丈扶起莫莲生,微微笑道:“善尘心里自开悟性,只是明白了最适合你自己的路,不必有愧,以心为引即可。” “多谢方丈。”莫莲生说道。 “善尘心里明净,你应该谢的是你身后的施主,是他点醒了你。” 莫莲生转头看向身后的宣漓,宣漓也正看着他,心中一悸,连忙转过头。 北有央夏,南有慈昂。 央夏云氏和慈昂龙氏一直都是这片大陆的强国,南方的慈昂国和北方的央夏国一直都是竞争合作并存的对手,玉州城和贺州城便是慈昂国沿海的城池,两国来来往往,互有交易,三十年前央夏云氏崛起,如今慈昂愈弱,面对来朝的央夏使者,慈昂心有计较,两国暗斗,正斡旋在一场斗争中。 路途遥遥,雪满千山,莫莲生、宣漓、柳窍三人从玉州城出发到慈昂国的京城,路途不长,却也有百里之远,冬日雪天他们三人正好碰上一个商队要去京城,坐上顺风的马车,也减去了许多跋涉的疲劳,商队的头名叫沈见熹,经商几十年,阅历丰富,也十分热情,初见莫莲生三人走在路上便热情邀请他们加入他的商队。 在寒冷的天气袄衣绒巾一件也少不得。宣漓见莫莲生顶着光溜溜的头,便给他买了一顶毡帽带上保暖。 夜间,马车商队在郊野休息,在原地生火烧水煮饭。莫莲生、宣漓与柳窍坐在空地中的火堆旁,郊野外的雪还未融化,月上树梢,把一抹清亮赠予,沈见熹走来与他们嘘寒问暖,他在雪地中他瘦瘦纤纤的身体显得格外的单薄,他带领自己的商队走江湖经商,让人十分佩服沈见熹的毅力和能力。 沈见熹把一根柴火丢进火堆中,他笑道:“商队货物众多,衣食尚缺,只能吃些粗粮,三位不要介意。” “沈老板不要介意我们才是。沈老板行走江湖之中,一直风餐露宿,还能把生意做得如此只好,莫不让人敬佩,倒是我们才比不了的。”莫莲生回笑道,他还是穿着从扶微寺的灰色僧袍,内里夹袄,又外罩了一层衣裳,带着一顶毡帽,仍是一个清清秀秀的和尚模样,宣漓让他如此只是不被人认出来,好便宜行事。 “善尘谬赞了,这只是家常便饭,还不知三位要去京城做什么?”沈见熹称呼莫莲生的法号,问起三人去慈昂国的缘由。 宣漓替莫莲生回答:“这不央夏使者来朝,两国高僧相聚有一场法会,善尘心往,我们便陪同他一起去瞧一瞧这盛况,实现他的心愿。”宣漓并非胡诌,却是真事,只是他们的目的并不在此,他们借此掩人耳目,才好进入京城之中。 见宣漓说得面不改色,莫莲生心疑他如何做到,这到底只是一个幌子,但他素来不爱说谎,有些不敢说出口,此时也只能应和宣漓的胡话:“确实如此,这种盛况百年难遇,更何况是我一个小僧,自然慕名前往,为此我也不惜跋涉千里。” 沈见熹点头,神色不明,眼神中若有所思,他与他们说了一会话便走开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