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武装到牙齿-《锦衣杀明》


    第(2/3)页

    毕懋康领导的研究室,正在对75毫米山炮,进行全方位的攻关。由于炮管质量的问题,他们研究出来的75毫米山炮,只有10倍左右的口径,射程只有三千米左右,就和后世的曰本九二步兵炮差不多。当然,在外观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事实上,撇开民族感情不说,小鬼子的九二步兵炮,的确是一种很理想的武器,特别是在中国这种复杂多变的地形上。它简直就是专门为了中国战场而研制的。在没有足够的牵引车辆,需要使用人力和畜力拖拽的情况下,九二步兵炮的确是太好用了。在抗曰战争的时候,只要是千人以上的小鬼子出动,肯定会携带九二步兵炮的。为此,中[***]民可是吃了不少的苦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毕懋康还主持了另外一种武器的研制工作,那就是火箭筒。这玩意儿对于木质工事,那是相当的有效。一炮过去,工事可以轻松的被摧毁。从测试结果看,它的目标指向姓相当好,可以轻松的摧毁百米范围内的坚固工事,弥补野战炮和迫击炮在某些方面的缺陷。

    火箭筒的技术含量,相对来说,也不是很高。反正,徐兴夏需要的,又不是很远的射程,一百米就足够了。关键是,它的弹药威力要大,要有足够的力量,将碉堡之类的工事摧毁。火箭筒完全是为了和迫击炮、75毫米山炮配合使用的。在这样的火力组合面前,无论是多么坚固的工事,都会被打成渣的。

    后世解放军曾经大量使用的“40火”,就是一种口径为40毫米的火箭筒。它的威力,足可以摧毁二战时期的任何一种坦克。在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的年代,40毫米口径的火箭筒,威力已经很强了,足够摧毁目前已知的任何坚固目标。

    徐兴夏本来还准备研究机枪什么的,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倒不是技术难度太大,而是很不划算。如果白衣军装备机枪的话,后勤压力太大了。事实上,人手一只汉式步枪,已经是非常逆天的存在了。即使面对潮水般的绿教狂热者,也可以轻松取胜。

    正月初六,徐兴夏是无线电实验室检查。要说无线电的作用,绝对是划时代的。它将拉开信息传递的新概念。明朝末年的信息传递,主要还是依靠快马。即使是在西洋列强那边,传递信息也同样依靠快马。如果是海上传递信息,那就更加慢了。

    从中国的最北端到最南端,如果依靠快马传递消息的话,至少需要大半个月的时间。如果是从最西面传递到最东面,估计需要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特别是在西部地区,道路情况不好,战马的速度快不起来,传递信息需要的时间,就更加的久了。

    当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范阳方面,派遣出去的传令兵,一路飞驰,不知道跑死了多少匹马,也用了六天的时间,才将消息传到长安。但是,如果使用无线电的话,瞬间就到了。有六天的时间做准备,估计李隆基也不会那么手忙脚乱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递的重要姓,变得越来越突出。陆地上的传输,暂且不说,海洋上的传输,才是最最关键的。由于大海的阻隔,想要从海洋上将消息传递回来,又或者是在海洋上的不同船只之间,传递信息的话,非常的困难。

    想要在海上调集兵力,那简直是太不可能了。哪怕两支舰队相隔可能不到三十里,如果没有事先约好,也是根本无法协调的。它们,只会华丽丽的擦身而过。就好像是倒霉的拿破仑,如果有无线电帮助调集军队的话,估计他是绝对不可能在滑铁卢战败的。

    可能有人会说,海上不是有旗语吗?是的,海上的确是有旗语。但是,旗语,只能传递最常用的信息。一些特别的,没有事先约好的,又或者是比较长的信息,是根本无法传递的。特别是在激烈的战斗中,硝烟弥漫,能见度有限,炮声隆隆,贴着耳朵说话都听不到,更加无法使用旗语和声音来传递消息了。

    在目前的大规模海战中,战舰和战舰之间,要传递某些特别的信息的话,简直是难比登天。指挥官必须将信息交给专门的通讯参谋,然后委派这个通讯参谋,乘坐专门的快船,跑到目标战舰上,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如果在一片的混乱中,出现什么差错的话,消息就石沉大海了。事实上,在激烈的海战中,谁能保证这个通讯参谋的安全?谁又能保证他一定可以将信息安全的送达?

    “你们还需要什么条件?还需要什么人员?还需要多少资金?我统统都可以解决!”徐兴夏毫不犹豫的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