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等我回家-《重生之铁腕》


    第(2/3)页

    此次北京之行,对于刘常清来说,不亚于他仕途上的一次重生。而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无疑非赵长天莫属。

    刘常清清晰的记得,当这个年轻人出现在自己生活中之前,他有两个愿望:第一,是儿子能够改邪归正、走上正途;第二,是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有机会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但如今,不过是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个年轻人的影响下,在这个年轻人推动下,自己的两个愿望竟然都实现了,而且是超出想象的实现了。

    如果是放在一年前,这样的结果,他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市委书记’,他从来没有如此奢望。

    ‘市长’,已经是他原来最大的目标和理想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底子,他在仕途上最大的靠山,已经有了日薄西山的态势,对自己的提携和帮助已经越来越有限了。

    这也是他最终决定发表那两篇文章的重要原因。

    整个晚宴一直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除了马玉之外,几个人都喝了不少的酒。

    但在这样的日子里,大家都高兴,多喝一点酒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人高兴有人愁,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此时的王梅,就有一种非常苦闷的感觉。自己的丈夫坐在那里,一个人喝着闷酒,情绪非常低落、消沉。

    自从得到刘常清荣归顺城的消息之后,丈夫就离开了县委办公室,回到家里。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后来更是喝起了闷酒。

    按照常理,作为刘常清的老同学和好朋友,甚至是政治上的盟友。丈夫郭青云应该为之高兴,理论上说,刘常清能够在仕途上迈进一大步,他丈夫也会跟着受益。

    但这些的前提,应该是建立在前些天刘常清最困难的时候,丈夫能够表明立场、甚至伸出援手的情况之下,才会形成的局面。

    但是,在自己的干涉和劝导下,丈夫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

    事实上,当时丈夫是下了决心要和刘常清站在同一阵线的,是自己百般阻挠,甚至和他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才最终阻止了丈夫本该进行的举动。甚至对前来劝导的赵长天,她还没给什么好脸色。

    甚至于在那个时期,在自己的极力阻挠下,自己的丈夫都没有给刘常清打过一次电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