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暗流汹涌-《一世吉祥》
第(2/3)页
徐文瀚叹道:“我也知道你此番山东之行任繁事艰,若无紧要事宜,又岂会与王相再三商议,硬生生拉你回来?长安风平浪静只是表象,恐怕已是大变在即。其中原委一言难尽。”
杨致问道:“可是为圣踪不详一事?”
“是,也不是。”徐文瀚忧心忡忡的道:“但我一开始正是从此事看出了些许端倪。由于皇上筹谋充分时机把握得当,灭唐之战可谓摧枯拉朽十分顺利。皇上原说是班师回京过年,事实上如无意外,也完全可以做到。皇上携太子御驾亲征后,与长安的消息勾连一直保持畅通,每两三日必有奏报旨意往来,至今尚未中断。”
“但自十一月二十五日圣驾出金陵之后,虽如往常一般,每隔两三日便有旨意或御批以八百里加急传回长安。却再未见皇上御笔亲批,都是由太子代笔了。皇上先前旨意中的返程安排,是由骁骑将军沈重领兵五千开道,皇上亲领一万禁军居中。太子领兵五千殿后。那就说明,皇上出金陵后原来的计划已被打乱,但在太子代笔的旨意中却无一字提到!”
“王相老成持重,于十二月初三日同时向太子、四弟与耿大将军询问皇上的行程,太子的回复是皇上在路上偶感风寒需卧床静养,是以传下口谕。拟改变原先过庐州经南阳返回长安的安排,打算走亳州一线往中州暂行养病。四弟奉旨镇守金陵,耿大将军已亲率大军直抵吴越边境,二人关于皇上行程的回复与太子基本一致,勉强可以说得过去。皇上有二万人马护卫,绝无藏匿行迹的可能。我暗中嘱咐二弟动用秦氏之力打探皇上的消息,据说圣驾过了庐州才改道折向西北。”
杨致沉吟道:“你的意思是,如果太子所说属实的话,皇帝刚好是过了庐州才病倒的?”
徐文瀚摇头道:“如果太子所说一切属实,那倒也罢了。但问题在于,皇上为何早不病晚不病,为何要刚好过了庐州才病?为何突然病得如此沉重,以至于连提笔的力气都没有?就算真是如此,沿途到哪儿停留不能养病,为何非要绕道中州?依现下情势来看,庐州实在是皇上病倒的最佳地点啊!”
杨致悚然道:“我接到你的密信,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宁王在捣鬼,看来倒是冤枉他了。不是宁王,而是太子!他选在庐州改道,可收一箭三雕之效!一是四弟与耿进既找不到出兵护驾的理由,又一时半刻鞭长莫及。二是万一中途徒生变故,随州至南阳相距不远,宁王若以救驾为名悍然出兵,两日之内便可到达。三是故意延长路程,借以拖延时间!”
徐文瀚缓缓点头道:“在皇上御驾亲征之前,太子便早已意识到储君地位岌岌可危。太子久理民政,在军中素无根基,领兵征战也非其所长。而要将忠于皇上的诸多将领收为己用,不但会招来皇上猜忌,也非旦夕之功可以奏效。此番灭唐之战,太子表现平平毫无建树,连个挂名的配相傀儡都算不上,让皇上再度大为失望。若这样跟随皇上回到长安,他担心一旦被废就永无翻身之日,所以才不惜铤而走险,试图弑君杀父提前继位!”
“非但你我都小看了太子,恐怕对此事最难相信的人是皇上。皇上此时即使尚未蒙难,至少也已失却人身自由为太子软禁。你方才所说只是我急召你回京的原因之其一,其二是长安城内也已暗流汹涌,有人相机而动。太子及其班底的如意算盘是:先行严密封锁消息,在回长安的途中,不给诸方势力留下任何护驾救驾的口实。在此期间,长安城内也已布置妥当。等到过了潼关,便会对外宣布皇上因病驾崩,太子自然也就能顺理成章的登基为帝了。”
杨致皱眉问道:“长安城内有人相机而动?……难道禁军大将军周挺是太子的人不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