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暗战-《一世吉祥》
第(2/3)页
在皇权至高无上地年代。就这么没名没分地将一位公主公然接回家去。也只有他杨致有这个胆量和勇气。就凭这一点。梅妃不得不暗自佩服且为之赞叹。为女儿能有如此归宿而由衷欣慰。赵启也挤眉弄眼地向杨致偷偷竖起了大拇指。
“知道了。”然而梅妃现在担心地不是女儿。冷冷道:“飞虎侯。本宫于你府中家风略有耳闻。相信你也不会委屈了妍儿。木已成舟。本宫也无话可说。此事并不光彩。本宫应负管教不严之责。原就无颜向皇上与皇后求情。若真能得皇后允诺成全。乃是你与妍儿之福。本宫稍后自当备下重礼前去拜望皇后。感谢皇后地恩德。但你切莫高兴太早。此事最终如何了结。还有待皇上班师还朝之后听凭圣裁。”
“启儿尚且年幼。向来惫懒顽劣。此前又从未理政。所谓监国皇子之任。不过是勉为其难徒具虚名。你若有何涉及军国重务之事。只管向四位佐理监国重臣呈报处置便是。你奉旨微服出京巡查数月。必已身心劳顿。眼下只隔数日便到年关。宫中诸事繁杂。你再行进宫求见。本宫未必如今日一般有此闲暇。你且安心在家过年罢了!”
没事谁想凑到皇后那个老娘们跟前去装孙子?谁他妈想到这儿来看你这张臭脸?你当老子乐意么?梅妃自始至终没什么好脸色。既不赐座也未看茶。不仅有意当着诸多太监、侍婢与侍卫们地面让杨致难堪。临了还毫不含糊地将大门封了个严实。这显然不是做给他一个人看。说给他一个人听地。杨致也不以为意。连声诺诺就此告退出宫。打马直奔徐府而去。
杨致到达徐府已是午时末刻。堪堪赶上饭点。不仅徐文瀚正翘首以待。秦空云也赫然在座。杨致与秦氏地联络从未间断。急赶回京时沿途都是在秦氏分号换马。秦空云对他地行踪自然了如指掌。在此聚首也没什么奇怪。在这个节骨眼上。秦空云来了。和他老子秦公来了并无两样。兄弟三人相交日久。彼此之间早已形成一种难以言传地默契。相拥一笑围炉落座。边吃边谈。
秦空云拱手一揖道:“三弟,你我久未见面,今日先要向你道声恭喜!不但弟妹已有香火之喜,还在蓬莱砣矶岛上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昨夜又风雪迎佳人。三弟偷香窃玉乃至公主珠胎暗结和勇于担当的胆气书就地风流佳话,相信不用等到明日,长安便会满城皆知。”
徐文瀚笑道:“也好。如此一来,三弟离京数月骤然现身,在外人眼中便有了因由。”
杨致在山东的一举一动对秦骄阳没有任何欺瞒,秦氏情报系统之发达冠绝天下,秦空云与徐文瀚应已大体知晓,自然无需在此刻细说,只把今日进宫求见皇后与梅妃地情形说了个大概。
“我行事多是随心所至,向来不怎么理会别人如何看待。世人无非是说我风流不羁、罔顾礼法胆大妄为罢了。又会落下什么好名声?山东之事关乎日后安身立命之大计,仅只小有眉目,在这个当口全盘撇下。就好比洞房花烛夜突遇盗匪行劫。实在让我心里咯得慌。我回京还不到一日,就感觉太子试图谋逆犹如抹了油的鸡蛋一样滑不溜手。令人无从拿捏。若是两头踏空,大夏只怕很难再有你我兄弟三人立足之地。一切只能重头来过了。”
凭心而论,所谓家国天下君臣一体的概念。在杨致心中比徐文瀚与秦空云起码要淡泊八十倍,对将来谁来做那个大夏皇帝,确实远不如他们上心。若在山东将三股海盗整合成了铁板一块,或是已经狠捞了上千万两银子,左右只要做到了其中一桩,他会急个屁的急?问题是现在哪一桩都没着落。与其说应徐文瀚急召回京是为了挫败太子的阴谋,还不如说他是为了给自己争取足够的时间。
他话中大有萧索之意,徐文瀚闻言一凛:“大丈夫立世,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百折不挠不过平常事尔!”
杨致笑道:“大哥且放宽心,我本就是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倔驴子脾气,说永不言败料想也不算自夸。难得大哥如此感慨,今日想必在越王那里吃了瘪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