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又见张博虎-《一世吉祥》


    第(2/3)页

    薛青云愕然道:“正是!侯爷怎么知道?……莫不是认得此人?”

    杨致苦笑道:“岂止是认识?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回想起来,那还是武成二十五年间的事了。你可知他为何会身有残疾、行走不便么?因为他的那条右腿,正是被我亲手斩断的。一眨眼就是七年过去了,他一直杳无音讯,我还以为他不在人世了呢!不想竟是辗转流落到了南楚,居然还成了文焕章的军师!”

    当即将与张博虎的纠葛娓娓道来,薛青云直听得瞠目结舌:“若非侯爷亲口述说,我很难相信世上竟还有这等人!此人心机之深沉,为人之坚韧,手段之狠辣,委实令人匪夷所思!此人如果不是性情孤傲偏激,心术不正,必当会是一代人杰!”

    杨致叹道:“你以为他现在就不是人杰么?隐忍蛰伏是为了等待机会,为了打夏军一个措手不及,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像张博虎这等人物,对自身要求极为严苛,容不得出半点差错,每一步都务求算计精准。此番一战见功,他知道自己迟早会浮出水面,想必不久之后便会堂而皇之的以楚军军师的身份露面了。”

    随即吩咐道:“有劳青云兄这几日与各地分署、山东外海诸岛、夷州几方面联系,命他们有事即可就近交与侦缉司的密谍转呈于我。不出一月,皇帝必会召我进京。”

    薛青云奇道:“这不是年头又不是年尾的……,侯爷怎地如此肯定,皇上会召你进京?”

    杨致肃然道:“长则半月,短则数日之内,大夏与突厥战事的最终结果就会见个分晓。骁骑将军李为已经战死大漠,耿也极难生还,这二人与我既有袍泽之情,也有并肩浴血之义,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我都应该回京祭奠。”

    “其次,不是我高估了张博虎,也不是低估了杨耀,文焕章得张博虎相助,杨耀绝非敌手,随州城破,恐是旦夕之事。随州一失,夏军只能退守襄阳。随州是十年之前宁王赵当率军打下来的,皇帝本来就对宁王在军中的影响力颇为忌惮,可想而知将会面对多大的压力,因而只能换将。我敢说,只要皇帝不启用耿进或是卫飞扬,襄阳只怕也很难守住。一旦再丢了襄阳,大夏便是门户洞开!接下来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薛青云见杨致说得那般玄乎,犹自半信半疑:“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区区一个张博虎,难道真有侯爷说的这么厉害?大夏兵锋之利,向来傲视天下。偶有小败,何伤大局?张博虎此番侥幸得手,怎知他不会是昙花一现?”

    “再者,我曾听侯爷评点过诸位大夏名将。禁军大将军周挺、镇守幽州的罗辉祖,包括现在镇守随州的杨耀,侯爷不是说他们都是出类拔萃的善守之将?为何认定皇上非得启用耿进或卫飞扬不可呢?我听侯爷的话外之意,皇上相召是为垂询问策,何以见得不会启用侯爷为将?万一被我言中,侯爷是否会遵旨应允?”

    杨致木然道:“两万条鲜活的人命,一日之间说没就没了。就连真正的幕后对手是谁,都是事后才探查知晓。分明是吃了大亏,能算是小败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