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对答-《妻愿得偿》
第(2/3)页
楚亦凡只得拦着绿萝,朝着沈青瑄道:“好签,不过是中平之卦罢了,倒是二姐姐求了个上上签……”横竖也被沈青瑄偷听去了,说出来也不怕。
绿萝能看出楚亦凡的不悦来,不敢惹事,缩了缩头,做出一副乖顺的样子退到后面去。
沈青澜眉锋一动。
楚亦可姐妹摇签时,他们兄弟离的远,只隐隐听说上上大吉之类的只言片语,可到底签文是,并没听清,也并不清楚她们姐妹究竟求问何事。
见楚亦凡这么一提,不免起了兴趣。又听绿萝的口气,想来这签文与她姐妹二人的姻缘有关,饶是沈青澜不是儿女情长的人,也不免心动。
但他一向行的正,立的端,知道虽无外人,却探问楚亦可求签等私密之事不好,尤其是沈青瑄忘形起来,便不顾礼法规矩,若再胡乱嚷嚷,就更不好了。
楚亦凡就是拿住了沈青澜的心思才故意引到楚亦可头上的。
果然沈青澜插话道:“刚才我看你并未拜佛,又说求人不如求己,此话怎讲?”
楚亦凡的确不喜欢沈青澜,但说到底也不过是他对她有偏见在先,凭着一时傲气和自尊才不肯与他交好的,如今他与楚亦可已经定了亲,早晚是她未来的姐夫,与之交恶,谁都看不过眼,还是她的错。
况且沈青瑄的亲事也大致有了模样,从前的过往可以一笔勾销了,她便有问有答,道:“求人不如求己这话,却不是我说的,《论语?卫灵公》中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中也有‘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诸己’之语,先贤们的智理名言,我等效仿,想来一定不会有错。再就是从前听说过一个求人不如求己的小故事……”
沈青瑄来了兴致:“故事?说来听听?”
楚亦凡飞了他一眼:您多大啊?一听说故事你就来劲?
沈青瑄不以为忤,还是那样大大咧咧的笑的十分真诚。楚亦凡便道:“从前有位佛家弟子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世音菩萨撑着伞走过,说:‘菩萨,普渡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观世音菩萨说:‘我在雨里,你在屋檐下,而檐下无雨,你无须我渡啊。’这个人立刻跳出屋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该救我了吧?无错不少字’观世音菩萨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雨,是因为我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没有伞。所以不是我渡自己,是伞渡我。你要想得渡,请找伞去!’说完就走了。第二天,这人又遇到了难事,便去庙里求菩萨,走进庙里,才发现庙里的观音菩萨像前也有一个人在礼拜,那个人长得和观世音菩萨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个人很惊讶:‘你真是观世音菩萨吗?’那个人说:‘我就是。’这个人又问:‘那你为还自己拜自己?’观音菩萨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啊!’”
沈青瑄率先哈哈大笑,指着楚亦凡道:“你就编吧,亏你编得出来,竟把菩萨都编排进去了。”
沈青澜没笑,难得的替楚亦凡说了一句:“虽是信口编排,胜在道理却是对的。禅宗里亦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佛印禅师与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忽然东坡问:‘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他又念谁?’佛印禅师答:‘念观世音菩萨。’东坡问:‘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佛印答:‘他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佛门有偈语: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我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楚亦凡接道:“六祖曰:‘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坛经》有言‘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沈青澜接道:“天助不如自助,自助者天亦助之。”
他的声音清脆悠扬,最后一个字落下,有如金玉之音,一声满场静寂,再无人接话,可各人脸上表情精彩各异。
楚亦凡是后知后觉的慌乱。她怎么就和沈青澜一对一答上了?他不是最厌恶她,她最厌憎他的吗?从来没有好好的说过话,见面不是白眼就是轻蔑,今天这是怎么了?
她惶然的转向沈青瑄,正看见他一脸的惊讶,还带着一点欣慰,同时还有三分的促狭。就在他那温暖的目光中,楚亦凡像是被抓住错处的孩子,脸腾一下就烧了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