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进入张掖-《浴火重生西路军》


    第(2/3)页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昌盛,佛庙道观石窟塔楼密布全境。

    在此背景下修筑的张掖城,其规模已发展到周长12里357步,城墙高约一丈六尺,厚约二丈七尺。古城南北见方,城周被宽阔的护城河围着,护城河周围树木成片,泉流潺潺;

    东西南北开四大城门,城内的各个庙宇古色古香大约有30多座,全城人文生辉,古迹遍地。这种浓郁的古城文化一直持续到了清末民初。

    民国后,甘肃政治军事中心逐渐东移兰州,兰新公路修通后,商品集散作用下降,张掖才渐渐失去中心城市地位。

    马安良、马璘等第二代马家军进驻张掖,穆斯林是一等人,征收沉重的赋税对汉族、藏族、裕固族进行敲骨吸髓般残酷榨取,抓夫派役,加速了张掖的萧条。

    到了马仲英、马步芳等第三代马家军陆续进驻张掖后,更是战乱不断,民族仇杀、宗教迫害层出不穷,百姓苦不堪言。

    甘肃民国时土地是鱼米之乡浙江的四、五倍,人口只有的几分之一,征收的赋税却比浙江还多,依靠着强大的军力和黑暗统治把甘肃青海搞得“苦瘠甲天下”。

    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沦落到野蛮落后的马家军手里真是历史的悲哀,必须把她完整地拯救出来、保护起来。

    陈海松想着想着就来到了北大街上的600团团部——总兵府。门前的哨兵把他领到大堂前,陈海松对着里面大声报告:“青海循化上四工民团营长尕虎前来报到,请长官训示。”

    “进来吧。”陈海松走进房间,看到一个留着大胡子的青年军官正坐在桌后,估计这就是马步芳的内弟,一百师三百旅六百团的团长、张掖城防司令马全义,马步芳民国八年娶马朝选之女海力买为妻,次年生下唯一一子,取名继援。举手敬礼。

    “嗯,不错,有些军人的样子,比其他民团强多了,难怪马指挥那么欣赏你?”走过来上下看了他几眼,领他来到偏厅坐下,有勤务兵上茶。

    看着正襟危坐的陈海松,马全义说“马指挥说了,你们循化民团有功于团体,杀了很多红匪,抓了不少俘虏,也受了不小损失,派你们来张掖休整补充,也可以加强城防,我没意见。

    刚好599团上去了,你们就到他们营区那里驻扎吧,离弹药仓库、粮食仓库也近,有你们住在那,我也放心些,日奶奶地,老子人太少,顾不过来呀。”

    “报告长官,我部原有1600多人,跌经血战,阵亡400多人,受伤400多人,现有可用之兵800余人,虽然比较疲惫、士气不高,如长官不弃,可以承担一些勤杂任务。

    只是伤员需尽快送去救治,武器缺失,弹药粮食告罄,麻烦长官批准请领。”说完,掏出小铁牌双手呈上。

    马全义伸手接过说:“虽然兰州的陆军医院已经到达,可最近伤病太多,医院恐怕也一下接受不了那么多人,你把重伤员送过去吧,轻伤的让他们派人到营区去治疗就行了。”

    “至于武器弹药和粮食,那都没问题,你是不知道,咱们团体这次露脸了,蒋委员长、何部长、顾部长都来电嘉勉,还调了许多物资。

    日***,还是打红匪得实惠,要粮有粮,要枪有枪,还给部队番号,咱们团体要发达了,到时候,你们民团也能转成正规军的。”

    “那太好了,只是这红匪也不好打,死的人太多,对团体不利呀。”

    “不怕,咱们有十几万人,兵强马壮,弹药充足,不用多久就能整死他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