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盘点家底2-《浴火重生西路军》
第(2/3)页
各种军用物资供给部采购储存了锹镐斧锯等工具、军鞋、鞍具、帐篷等用品,罐头、压缩饼干战时可以保证一个月的野战需要。
商家为了感谢咱们提供便利,开始盈利的主动提出上税,这不已经收了10万多元了。”
“形势大好呀,家底充裕,兵精粮足,这样的发展势头我们还担心什么呀?”
李卓然渐渐听出来了对话的用意,欣慰地说:“海松啊,当初你提出来要发展农业生产、工商业,建立我们自己的军工,我们都很不理解。要不是你拯救了西路军,中央支持你的观点,我们是不会同意的。现在看来,是我们思想落后了,张掖的现实告诉我们,**不仅仅是拿枪打仗、破坏旧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在原有基础上建立新制度,从而提升我们自己的实力。
现在我们真正领会到你说的战争不仅仅是军队的较量,更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这句话的意义。工业、商业、粮食、装备、物资、后备人员是支撑战争的基础。我认为,虽然我们的实力还不算强,但已经有了发展经济实力的正确认识,打下了基础,会越来越强的,只要我们的实力在增长,我们的部队面对敌人时取胜的把握就会越来越大。”
王树声等人连连点头,不得不佩服陈海松具有全面布局的战略策划能力,比自己这种单纯的军事将领强很多。人和人不能比,各自的天赋差异巨大,像他这样的人才不是自己可以超越的。
陈海松话题一转:“陈主席刚才提到敌后作战很可能遇到河西作战时的情况,我很同意他的冷静分析。怎么来应对呢?记得刚到倪家营时,我跟陈主席做过一次深入交谈,对河西之战的战略战术进行过分析。如果我们不是一味地抱怨中央朝令夕改,强调敌人机动性强、作风凶悍,而是客观地分析当时我们的战略战术,找准河西失利的内在原因,就能够从中找到敌后抗日的正确作战方法。”
陈昌浩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思考了一下说:“河西之战,我们初次遇见完全不同于内地军阀的凶悍武装、人多势众、机动能力强、作战拼命。而我们孤军深入、缺乏后方、战略上轻视对手、战术上分散防守,缺乏策应,没有集中力量重创敌军主力,以致长期被动,几乎覆灭。
我本人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失败也让我们经受了考验,认识了不足,和海松交谈以后,我与徐总也进行过交流,我们意识到只有坚决地消灭敌人才能保存自己,集中力量重创敌人才能赢得时间建设根据地,以我为主、灵活机动、打击敌人的补给线、指挥中心才能打乱敌人的部署,配备强大的火力才能控制战场主动权。
这次出征我会吸取教训,坚决服从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部的指挥,放手给经验丰富的向前同志指挥,不干扰徐总的战场决心,全力做好根据地经济建设和思想工作。”
徐向前说:“是啊,河西之战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刻骨铭心,有失败时的苦涩,也有胜利时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对战争规律的思索。陈主席刚才提到的几点原则是数千将士的鲜血凝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是我们河西部队的宝贵财富。
我们即将开赴前线,又要面临同样凶残顽固,同样机动性强装备先进的敌人,同样陌生、缺乏后方支援的作战环境。可是我们已经拥有了宝贵的经验、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装备了与敌人不相上下的武器装备,我们又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身边是第八路军的兄弟部队,身后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和陕北张掖大后方,我们的处境要比日军好很多,我们完全可以战而胜之,用这些经验给骄狂的日军沉重的打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