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地方名流-《浴火重生西路军》


    第(2/3)页

    “他还做过有利于东北的事?做好事还会被杀?”

    “杨先生何必想不开,自古权力斗争最为卑鄙残酷,哪里有是非曲直可以澄清。功过自在人心。在我看来,杨帅之死是中国封建社会种种弊端的集中反映,杨帅出国留过洋,深受现代国家民主政治和现代军事思想的影响,在奉军中大胆推行,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受到了同僚、上司的嫉恨。

    皇姑屯后,他对张学良的懈怠、不务正业、缺乏战略眼光极为愤慨,倚老卖老动辄训斥,毫不留情,初衷是好的,方法过于跋扈,让家天下的张学良无法忍受,只好自毁长城。据说张学良也是非常后悔,优抚杨、常两家,继续按杨帅的方略发展东北。可惜东北军中再无杨帅这样有眼光、有魄力、有担当的帅才主持,九一八后竟不战而逃,想来杨帅也是难辞其咎呀”

    “小六子愿意将家业让与日本人,与我大哥何干?”

    “杨先生此言差异,东北是张家的吗?不是,是东北人民的?是中国的任何人也没有理由把国土人民随意抛弃。任何一个东北人包括在座诸位都不能觉得东北是张家的、跟自己没关系,这只是一种自我欺骗,给自己找的不抗日的理由。在座每个人都是东北大地的主人,没有你们的辛勤劳作,哪来的东北的富饶美丽?没有你们的挺身而出,哪里来的驱逐倭寇、消灭汉奸?

    我说杨先生难辞其咎是说他可以善加规劝,改变态度方式,留下有用之身,有他在或许九一八就是另一个局面也未可知呀。最少以他的刚烈绝不会兵力兵器占优的情况下放弃抵抗,十几万人不战而退,把两千万东北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那是肯定,家兄现在要是活着也就是52、3岁正当壮年,以他的自负和严厉,东北军绝不会溃不成军。那些行伍出身的、讲武堂出身的就是嫉妒我哥他们留学派,百般压制阻挠,他们上位了,一个个都成了投降派,现在长春城里都是这群王八草的混蛋。

    哎,九年了,家兄一直蒙受不白之冤,连累的我们也是心灰意懒,不问政事。你刚才说家兄做过许多好事,我还是头次听说,不妨说来听听。”

    “海松也是听说,我感觉一个有头脑的管理者首要的是发展民生,让辖区里的百姓安居乐业,杨帅鼓励现代工业的引进,创办了许多企业,满足了社会的需求、改进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培养了大批产业工人。制定田赋制度,从军阀、地主手中挖出大量未开垦的荒地让农民耕种、鼓励内地移民充实东北人口发展生产,增强了东北的经济实力,对此功不可没。

    其次是要发展国防,训练出精兵、可战之兵,他积极发展国防工业督办奉天兵工厂,自制武器弹药装备军队,使奉军拥有比中央军还要先进的自制武器,培养了我国自己的军工基地和产业工人。他还一手建立东北海军,使奉军军种体系完备,可以联合作战,相当有远见。

    最后是对潜在的敌人保持高度的警惕,杨帅一直不同意在东北实行中日‘杂居’,限制日本关东军的活动范围,修筑联通各县的战备公路,交通运输不再受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的挟制,一旦战争起来,可以用公路与日军周旋。

    他的这些做法直到现在许多军阀实力派还没有意识到,我只能说他是个人才,中国像他这样有远见并能把远见变成现实利益的的人才太少了。他走了,而他呕心沥血的建设成就都被无能的张学良拱手让给了日本侵略者,巨大的兵工厂、军舰、飞机、坦克、大炮、遍布三省的运输网、成规模的工业、农业、矿山,都成了日本人继续侵略中国的战争物资。所以我是真的为杨帅的英年早逝而痛心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