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问题-《大明公务员》


    第(2/3)页

    工人吃不上饭的时候,更加恐怕。

    如果停工照付工资。那还不如继续生产的。

    原材料虽然有一些成本,但是成本并不算高。同样是花钱,最少有一点点的价值产出。

    如此之种种,杨士奇才不敢下令停工的。

    何夕心中暗道:“说到底是市场饱和了。”

    很多人觉得不可能。这才多大的产能了。但实际上,却是很有可能的。之前说过,在南洋等地,能卖的起中原货物的人都是一些什么?是达官显贵。是头人贵族。但是整个南洋才不过几千万人。这样的人能有多少个?

    根本不会有多少的。

    至于平头百姓与奴隶们,根本与大明的奢侈品无缘。大明生产什么,卖出什么。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或许有,因为南洋领主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货物,必须将很多东西换成钱。

    比如,粮食。比如,宝石,等等。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没有消费力的。

    而且何夕还有意无意回避了一个最大的市场,自然是大明国内市场了。

    这种情况下,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很正常的。

    片刻之间,何夕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但仅仅是想法而已,他还要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再做决定,于是说道:“所以,你一直想北京那边的订单?”

    杨士奇说道:“大人英明,臣也是没有办法的。只能指望有一个大单子救命了。否则再过几个月,会真差不问题的。”

    在何夕听了,杨士奇似乎在隐晦的给何夕解释什么。又好像没有。

    太子在北方的时候,很多人摇摆,有些人未必意思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对何夕背叛。但是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的。即便不是背叛,越过上司去接触上司的上司,也并不是一个很合适的做法。

    但是当地大家都在传,何夕到了京师就不回来了。

    虽然说,何夕在辽东做的不错,但是人走茶凉,也是自然规律,县官不如县管,也是必然结果。

    大部分人都不是圣人。

    自然想攀太子的高枝,也算是人之常情。

    杨士奇在这里隐晦的提点了一些。还是是说,与太子的接触,就是为了为辽东而今的危局找解决办法。

    这让何夕怎么说?或者说何夕能怎么说?

    何夕自然是掀篇,不提这事情。他说道:“有一点你想错了。北京需要辽东的物资,但是北京却不会是单子。”

    杨士奇被何夕一提点,顿时明白了。说道:“北京城营造,要我们无偿提供物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