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刘舍的算盘-《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2/3)页

    陶舍把话转告淮南王,淮南王接见了他。

    当时楚国的使者也在淮南,正迫不及待地催促英布出兵,支援从齐地回转的项羽所部。

    陶舍告知随何,如果断了楚,淮南王将彻底没了退路。

    于是,随何径直闯进去,坐在楚国使者的上席,说:“九江王已归附汉王,楚国凭什么让他出兵?”英布显出吃惊的样子。

    楚国使者站起来要走,陶舍趁机劝英布说:“大事已成,就可以杀死楚国的使者,不能让他回去,我们赶快向汉靠拢,协同作战。”

    英布还是迟疑,陶舍说:“新安城南之事即将受于大王。”

    英布说:“就按照你的意义,出兵攻打楚国罢了。”于是杀掉使者,出兵攻打楚国。

    汉五年,陶舍率军到垓下会合汉军其他部分,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陶舍献计于汉王。

    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迫使项羽于乌江自刭而死。

    明白以上种种就不难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陶舍这个人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最开始,陶舍是秦将,甚至可以说是秦少府章邯麾下最出色的助手、副将;

    而在巨鹿之下,陶舍先章邯一步投身项羽麾下,看似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实则却是被秦廷,尤其是赵高逼到了绝境,不得不如此。

    而之后的楚汉争霸时期,陶舍也并没有一心一意为项羽谋划,而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成为了九江王英布(黥布)最倚重的臣子。

    之后,在汉王刘邦遭遇彭城大败,甚至已经显露出‘一蹶不振’的征兆时,陶舍则成为了九江王英布临阵倒戈,投身汉王麾下的关键性人物。

    垓下之后,陶舍以军功领受右司马从汉王,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

    这就说明陶舍这个人的‘可信任’程度,达到了能派他去收了韩信的兵权的程度。

    之后,陶舍又受汉王密令,暗中说服意图受封的韩信、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请求汉王即位称帝。

    七月,燕王臧荼反,陶舍领中尉卫跟随刘邦亲征,九月俘臧荼,项王故将利几反,随刘邦自击破之,京城有南北二军之屯。

    汉六年,陶舍得密信知韩信谋反急报于刘邦,刘邦采陈平计,伪游云梦(云梦泽,在今湖北京山南),会诸侯于陈想要诱捕韩信,十月,以中尉卫于陈擒韩信。

    汉八年冬,陶舍以中尉卫刘邦击韩王信残部于东垣。

    汉九年十月,其子陶青随刘敬(娄敬)北出长城,去同匈奴结和亲之约。

    ——没错;

    正是汉匈平城一战,太祖刘邦身陷白登之围后,为了稳定边防,险些将鲁元公主嫁去匈奴的那次。

    当年十二月,陶舍以中尉的身份护送刘邦至洛阳,破获贯高暗杀集团。

    汉十年七月,太上皇薨,陈豨以病托不至,陶舍以此谏其反,刘邦速派陶舍召陈豨进京,然陈豨依旧不至。

    九月,陈豨果然反,自立为代王,陶舍以中尉卫刘邦亲自率兵讨伐。

    当时,陶舍以身卫刘邦,胸中流矢。

    汉十一年十二月,封开封侯,薨,列西汉开国功臣115位。

    以上,便是陶青的父亲:初代开封侯——陶舍的一生。

    从秦廷柱石、秦少府章邯麾下的重要助力,到巨鹿之下投身项羽账下的秦廷叛徒;

    从九江王英布的首席谋士,到汉王刘邦最信任的‘御用跑腿专员’;

    再到后来的禁军统领、刘邦的贴身护卫。

    毫不夸张的说:从始皇驾崩沙丘,到二世胡亥即立,再到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而亡、楚汉争霸、天下归楚;

    乃至于后来,汉祚鼎立之后的对内平定、对外征讨,陶舍这个人名,都从不曾消失在史家的字里行间。

    尤其最后,陶舍是在太祖刘邦御驾亲征,平定代相陈豨叛乱的过程中,因为舍身替刘邦当了一枚流矢,才在次年死去!

    结合这此间种种,就不难明白陶舍这个人,在太祖刘邦心中的地位了。

    ——不是老兄弟、老伙计;

    ——但也绝对是‘后来者’,也就是降将当中,最值得信任的人。

    若非如此,刘邦恐怕并不会派陶舍,去夺齐王韩信的兵权,并借此将韩信移封为楚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