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怎么儒家能有教无类,你们黄老,就不多收些弟子呢?” “尤其是农户子弟,未必就出不了治世之才?” “——孟轲曾在《孟子》中说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虽然孟轲也是儒生,这番话有为‘有教无类’叫卖的嫌疑,但道理还是没错的。” “你们黄老啊~” “就是太过傲气了些······” 安坐于驶往卫绾府邸的御辇之上,看着跪坐于自己斜对侧的汲黯,刘胜闲来无事,自便起了同汲黯攀谈的性质。 只是刘胜这随口一问,却让汲黯顿时面色古怪的低下头去,哼哼唧唧许久,才总算是勉强给出了一个答复。 “陛下所言,也不无道理。” “但臣认为,我黄老之所以日渐式微,也并不全是因为陛下所说的缘故······” ··· “有教无类,是儒家所提倡的理念,而我黄老也不是法家,对于儒家的学问,也并没有太大排斥。” “但陛下想来也知道:黄老之学,实在是太过晦涩,所包、所含实在太广;” “不知有多少人治了黄老,究其一生,却都无法摸到门槛。” “发虚斑白的花甲老者,被黄老巨擘称为‘稚儿’的例子,那更是不胜枚举。” “至于臣,也就只有陛下认为:汲黯是黄老出身,是‘黄老士子’。”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见到族亲长辈,亦或是学师的友人,臣都从不敢自诩为黄老之士、说自己‘治黄老’。” “因为在臣这个年纪,别说是‘治’黄老了,就连‘知’黄老,都是相当匪夷所思的事······” 对于黄老为什么不广收门徒,刘胜本只是闲来无事,随口一问; 但看到汲黯作答时的严峻面容,以及近乎纂刻入眉宇间的苦涩和无奈,刘胜也不由一阵安然。 从治国的角度来讲,黄老,其实是相当不错的治政思想。 如果能刨除‘懒政’‘怠政’的基因,黄老学本该是诸子百家中,最有希望突出重围,留存至后世的思想结晶。 甚至退一步说:就算没法刨除‘懒政’‘怠政’的基因,黄老学在治政、治国方面的优越性,也远非儒、法、墨等诸家学说所可以比拟。 毕竟治大国,如烹小鲜; 相比起乱作为,不作为,也未必不是‘相对更能让人接受’的状况。 但黄老学说的没落,却是历史的必然。 至于原因,汲黯没明说; 或许,是没脸明说······ “仗着一家独大,就目中无人;” “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执政学派,就看不上其他任何学派、任何学说。” “甚至为了标榜自己‘不与在野学派为伍’,还要反其道而行之——凡儒、法、墨诸子百家所提倡的,都一概不采纳、不听取。” “无论有没有道理,只要是其他学派提倡的,就都要摆出一副老大哥的姿态,说教一句‘你当伱是谁,你懂个什么’······” “如果这样,黄老都不落没的话······” “嘿;” “嘿嘿······”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