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觉得有些意思,他的想法很多都是有道理的,等他在搞的这个一次性火箭筒搞好,先组织生产试用一批,然后再说,这个事情比较大。” 这是稳妥的做法,是骡子是马,先拉出来溜溜。 几个人又商量了一会儿,才散了会。 一散会,防工委领导就安排人,向大漠那边发了一条通报。 这个通报上的内容,其实这才是他这个会最想确认的东西。 —— 大漠,某基地,几位元勋非常激动。 “总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了,整套理论模型逻辑上自洽,没有什么问题。” “对,我们这里也反复做了验算,可以认为,模型是可靠的。” “没想到能算这么快,我们还以为至少需要两三年。” “哈哈,你说到这个,就不能不说我们大功臣,DJS了,没有数量如此众多的两代DJS,估计我们还得算很久。” 如果高振东能知道这些,一定会高兴得跳起来,提前了这么多!! 原本这个理论,是在62年才成功建立的! 不是指大的那个,是小的那个。 “可以搞爆轰了,装药很危险,一定要小心。” “我知道,我们会小心的。” “爆轰试验还好,长期稳定性也是要考虑的。” “在搞了在搞了.” 这个时候,有人送来了一份通报,来自防工委。 有人打开一看,看完就哈哈大笑起来。 “同志们,京城那头有好消息了,瞌睡来了枕头啊!” “怎么回事?”其他人莫名其妙。 “你们看吧,有同志搞了一个装药,性能和我们要用的非常接近,最重要的是,稳定性够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