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高振东很高兴,熟手就是好:“嗯,那就太好了,你第一个任务,是制作单晶硅,纯度不低于5个9,切割之后得到晶向为(100)的硅片,硅片面积为2*4cm,厚度0.2~0.5mm,但是厚度要均匀一致。晶向的要求不是十分严格,位错密度和少子寿命尽可能好但是不做非常高的要求,有没有问题?” 唐少辉这才知道俞允成说的“高总工安排的工作,应该不会超出你能力太多,但是你总是需要努力一下才能实现”是什么意思了。 晶向(100)的硅片,他没整过。 但是要说这事儿有多难?也没有,晶向(100)的单晶硅片以前他没搞过,最大的原因是没有需求,而不是技术有多困难。 特别是高总工还很贴心的把一些边缘参数给做了放宽,只抓核心问题。 看来高总工对于这个课题的走向和路线,非常清晰,已经到了游刃有余的地步了,能够清晰的抓主要和次要矛盾,这在绝大部分新课题的基础材料制备里都是不多见的,一般都是漫天要价,恨不得各方面的性能都越高越好。 结果要求太高太全面,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而高总工这个要求就很合理,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就能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到最重要的方向,成功率其实比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高得多。 舒服!在高总工手下搞课题果然舒服! “好的高总,那我就准备开展工作了。”唐少辉非常积极。 高振东叫来现在负责三分厂研究室日常工作的梁发明,剩下的事情,暂时就是他们沟通,反正单晶炉这些东西,厂里都有,这一步,不需要高振东沟通太多。 太阳能板可以是多晶硅的,但是高振东要搞的首要目标,是空间用的,那就不能用多晶硅了,紫外线下光电效率劣化严重,在大气层内用没问题,到了大气层外,直面紫外线,那乐子就大了去了。 不过也不能因此小看多晶硅太阳能板,这东西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效率虽然比单晶硅低,但是也还可以,13~16%的主流效率,在大气层内也不是不能用。至少现在高振东拿到的要求,其实是效率不低于10%,尽量做到12%。 要不怎么说高振东早就打过埋伏了呢,他一开始说的,是单晶硅15%的效率,就算当前技术环境有些问题,但是这个目标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他是直接抄版本答案啊。 看着唐少辉和梁发明一起离开,高振东也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向总给的有机物合成的书,早就通过机要通道送过来了,他正在忙活这个事情呢。 唐少辉不愧是俞允成推荐的大将,五天之后,对于太阳能电池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的他,主动来找高振东。 “高总工,我在了解了你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相关技术之后,有个想法,想向你汇报一下。”说这个话的时候,唐少辉是多少有些忐忑的,高总工会不会觉得我多事? 倒不是说高振东有什么让他心理压力,而是这种身份关系,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有些压力的,特别是当他的想法,和高振东的原本安排有些不同。 高振东倒是很高兴,这么快就能有自己的想法了,好事儿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