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黔山三线厂的机会(5k)-《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2/3)页

    所以作战范围仅仅100来公里的无人机,对陆军的同志来说非常够用。

    “在这种情况下,受限于遥控距离,无人机本身也不用做太大,因为做太大了飞得再远也没意义。”

    “那我们能不能在100公里范围内,遥控无人机发起空中打击?”空装局的同志也不傻,很清楚这东西到底可能干些什么事情。

    高振东点点头又摇摇头:“理论上可以,不过当前技术环境下效费比不高,而且我们的精确制导弹药,能基本上让我们的飞机后退到敌防空范围之外,既安全,攻击效率、精确度、主动性等方面,都要远超无人攻击机……”

    他暂时对察打一体无人机没兴趣的原因就在这里,一来技术困难同时也没有必要并不急需,二来嘛,现在我们的载人攻击机相对还是比较安全的,同时作战效能远超当前技术水平下搞出来的察打一体无人机。

    在这个背景下,高振东就更倾向于将有限的支援倾斜到陆军的战术侦察无人机和火炮校射无人机上。

    毕竟打仗打的就是情报,同时火炮打得准不准,往往就能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败。

    十七国联军在半岛上,就没少吃我们炮火的苦头。

    我们炮虽然少,但是打得准啊,打冷枪也就算了,我们甚至把打冷炮作为一种常用战术在使用。

    火炮打得准这件事情上,就有前方侦察兵的一份功劳,而无人机的出现,则可替代侦察兵同志进行火炮弹着点的修正。

    不过高振东也没有一味的坚持空军拿这玩意没用,而是抛出了一个诱饵:“而且,可以让陆军的同志先去趟一趟遥控无人机这条路,他们的要求低、见效快,等到技术基本成熟之后,你们再搞空军的遥控无人机也不迟。”

    其实但凡有条件,高振东都巴不得空军这边一起搞,但是奈何条件着实有限,能省一分是一分吧。

    高振东这话,让空装局这边听起来就很舒服,诶,这个办法好,白嫖啊。

    白嫖一时爽,一直白嫖一直爽。

    他在考虑的同时,防工委的总工也没闲着:“对,这样资金利用起来科学合理,既能保持技术的发展,又没有增加太多的负担。我也建议陆军先搞……”

    他觉得高振东的分析是对的,当前的遥控距离,对于空军来说的确意义不大。

    空装局的同志想了想,点了点头,嗯,这样也不错:“嗯,行,那就先这样,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现在要解决的,就只有一个问题了——带着刚才的目标,我们把敌人这台无人机好好的再次看一看,研究研究。”

    有目标和没有目标之间,对于看样本的观察要求是不同的,带着目的去看,能看出来更多的东西。

    “好好好,我们再好好看看……”

    一天以后,黔山航空发动机厂。

    “厂长,防工委的信件。”一位同志走进了负责技术的副厂长办公室,递给他一份打印件。

    虽然已经能比较广泛的用电话和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但是这种正式的东西,肯定还是纸质的更好。

    一来阅读感受好,二来能留痕。

    经常和公务员、事业编打交道的人都知道,留痕有多重要。

    厂长接过来一看,喜上眉梢:“快去把总工请来,来活儿了!”

    说完,他一边看文件,一边自言自语:“嗯,高委员一直在关心我们黔山三线建设的发展嘛,厂子刚建好,就给我们带活儿来了。”

    如果说生产任务随着厂子建设、调试、产能爬坡的过程一直都是处于饱和状态的话,那科研任务现在几乎没有任何的眉目。

    一是上级没说要做什么,二是在上级没有指示的前提下,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东西。

    资金和资源都有限,黔航发的同志压根就不敢轻举妄动,害怕浪费了。

    没想到这边刚刚具备科研工作条件,第一件科研工作这么快就来了。

    他看着文件上一行字,抄起了电话。

    电话是打向同处鞍顺地区的另外一个三线大厂——黔飞厂的,同是三线建设的重要成果,两家业务上非常紧密,同时处境都差不多。

    科研工作吃不饱,而且没有合适的任务。

    对于黔航发来说,太难的干不了,不难的又没有。

    对于黔飞厂依然如此。

    但是这个文件上的这行字,仿佛露出了一道曙光。

    “……对对对,是我。是这样,我建议你们去一趟防工委,也许有你们感兴趣的科研任务……对,我估计很符合你们的现状……什么?告诉你?那不行,犯纪律的……嗯嗯,对!对!就是去找他……不过先说好啊,我就是估计,具体情况我不能保证真有……我也会去,对……那不行,我们没法一路……哈哈,对,被你猜到了,我们的科研任务已经下发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