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1章 最后一块拼图,揭晓谜底(6k)-《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2/3)页

    完全变成瞎子是不可能的,隐身技术不论是从这篇文章的从外形着手,还是从涂料吸波着手,核心都是降低回波信号强度,但是不可能完全消除。

    所以,压缩的效果就非常重要了。

    高振东想了想,笑道:“数十公里以下吧,例如将200公里的发现距离压缩到30公里……这个和对方的技术水平和我们的发展水平有关。或者说,能把雷达反射面积压缩到不足一个平方米。”

    雷达反射面积是一个新名词,同志们还没太接触过,还没反应过来,但是30公里还是能听懂的。

    30公里……西南所的同志有些失望,这也不近啊,就米格-19那个雷达,理论发现距离本来就只有十几公里,这30公里还超了呢。

    但是空装局的同志却是欣喜若狂。

    30公里?!!!

    而且是将原本200公里的发现距离压缩到30公里?空装局的同志知道,这意味着如果是原本就性能很差的雷达,那发现距离将远远低于30公里!

    而且就算是30公里,对空装局的同志来说,心里可太明白这能办到什么了。

    “30公里?哈哈哈哈!!!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炸弹、远程撒布器、中程拦射弹,这些新式武器的有效射程,全部远超30公里!而我们的战斗机的新式雷达,对于典型轻型目标发现距离是100公里,并且具有下视下射能力!我们要是有这个飞机,我们的整个战法和空中力量运用思路,都可能发生革命性的改变!”空装局的同志的笑声,在会议室中回荡。

    委总工这才反应过来,高振东说的“革命性装备”,到底有多高的含金量。

    你发现不了我,我能发现你,你没法打击我,我却能对你自由自在的发起打击,这会带来多么大的改变?

    此时,委总工回味了一下刚才空装局的同志的话,心里极为震惊,这篇论文是今年才发表的,但是这些配合隐身战机的各种远程武器和新型雷达,高振东却是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研究了。

    如今看来,这个隐身战斗机只要一研究成功,马上就能有称手的武器,可以发挥最大的战斗力!或者说就算是需要做针对性修改,所需要付出的时间和代价也并不大。

    难道几年前他就有这个想法?只是因为在那之前条件不合适,才秘而不宣?

    如今基本条件已经成熟,称手的武器已经全部问世,就差这个飞机了!而北方同志这篇论文,也许就是高振东这个颠覆性装备的最后一块拼图!

    也许高振东同志在这之前,只考虑了吸波隐形,但是效果不见得很好,于是一直引而不发,等到北方同志这篇论文问世,终于补齐了他理想中战斗机的最后一块拼图!

    只是,事情真的是如此简单?

    防工委总工摇了摇头,应该就是这样,高振东对技术是敏锐的,只是也许他自己致力于解决更为重要的事情,没有精力去研究这个事情,导致他一直缺了一块拼图,现在,齐了!

    总工相信,只要高振东愿意在这个方向上倾注精力,相信他早就能得到类似的成果了,只是对他来说,更重要的事情太多。

    例如,空军的这些先行一步的先进装备。

    北方同志真好,给我们的同志分担了不少工作嘛还是,总工在心里大笑起来。

    “那说说你更具体的想法?”在空装局同志那兴奋的神情中,委总工笑道。

    空装局的同志能不兴奋么,这句话,就意味着这事儿已经跨出去第一步了!

    西南所的同志则是有些懵,突然之间,就要搞这么先进的武器了?

    这让上手就是新式空中优势战斗机,而且是采用国内没有研究过的鸭式无尾三角翼的他们,感觉步子实在是有些大。

    好在有高卢交流回来的三角翼经验,以及高委员在气动外形方面的鼎力相助,让飞机的研究走得还算顺利,而现在,突然就来了这么大的一个变化。

    他们现在算是理解高委员在机场上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别骂我就好”。

    骂是不可能骂的,能承担这么重要的任务,是所有搞战斗机的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只是这个任务之重要、难度之高,实在是让西南所的同志有些忐忑。

    然而高振东在总工要求介绍详细的想法之后的下一句话,让他们更遭不住。

    “我的想法先不说,来,我倒是建议西南所的同志们提一提想法,没关系,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高振东笑道。

    总工笑了起来,这是要考试啊?

    “行,既然振东同志都这么说了,你们也说说你们的想法。注意啊,说得不好,我可是要向委里建议,调整工作的啊。”总工开玩笑道。

    西南所的同志们一听就急眼了,调整工作?那怎么行?到嘴的鸭子,就算是抱着生啃,都得把它先吃下去!

    什么?生啃不好吃?这不显得鸭子新鲜嘛。

    那就说吧,怕什么,有问题,相信高委员也不会坐视,都是西南人,照顾照顾半个老乡想来没问题的。

    还别说,西南所的同志们也不是吃素的,定下心来,反复看了两遍论文之后,畅所欲言可能还流畅不起来,但是各抒己见的“己见”,倒是初见端倪。

    “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了满足隐身的外形,对原本的气动外形带来的破坏。我估计了一下,如果按照这篇论文里的要求,设计出来的飞机,气动外形会非常差,几乎没有作为战斗机使用的价值。所以这是一个最麻烦的事情。”

    高振东点了点头,同志们也不差,这也是这篇论文在北方同志那里没有得到重视的最大原因。

    “那你们考虑怎么解决没有?”

    那哪儿这么快就能有想法?西南所的同志们哭笑不得:“高委员,还真没有,主要是时间太短了,我们一时之间也不好抓方向。”

    防工委总工对西南所的同志们的表现非常满意,能找到问题就不错了,毕竟时间太短。

    “振东,你在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高振东肯定有想法,要不然他不可能这么斩钉截铁。反正引导西南所的同志的思路的目的也达到了,他也可以拿出想法来了。

    果然,高振东是有想法的:“我的想法,是先定一个能接受的雷达反射面积,然后根据这个雷达反射面积,再确定一个或几个主要的隐身方向。我们不追求全面隐身,我们追求在主要的战术运用方向上的隐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