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挖土党-《我在俄国挖土赚大钱》
第(2/3)页
这个硬币还是张骥能看明白的,不就是三枚德国马克吗?
得了,虽然有些失望,但是那几把冲锋枪对张骥来讲,已经是收获满满了。
张骥来熊国已经快两年了,刚开始在一个建筑工地做小工,工地上有工人挖出来一颗二战时期的炮弹,吓的工头紧急叫停施工。
包工头是个华人,张骥的老乡,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花重金请来一帮当地的挖土党。
这帮挖土党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在这片地方挖出来17颗各种型号的炮弹。还有一些头盔,饭盒,刮胡刀什么的。锈的不成样子的枪支,刺刀也有几把。
张骥用磕磕绊绊的俄语和这几个挖土党交流过,第一次了解了挖土党这个行业。
二战时小胡子和熊国在这片土地上大打特打,几千万人倒在这里,数不清的武器装备埋在战场的地下。
由于熊国地广人稀,战争结束后打扫战场不方便,甚至很多士兵的骸骨都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
而在欧洲,有很多收藏家对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很是青睐,保存完整的武器往往能卖出高价。
在市场的需求下,催生了一批挖掘战场遗址的爱好者,俗称‘挖土党’。
熊国政府对这一行为不加制止,甚至还大为鼓励。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处理挖土党们挖出的士兵遗骸。一旦确认遗骸身份,会追加烈士称号。
而且还会视情况给予挖土党奖励。
哪怕挖土党挖出来的是德国士兵的遗骸,也会有德国的一些民间组织来回收安置,一样有钱赚。
像这几个挖土党,帮忙排雷就能拿到不菲的佣金,挖出来的东西通过一些渠道还能卖出一笔钱,这一个星期赚的钱比自己一年赚的还多。
向来不安分的张骥心思活了,在工地上一天天累死累活,赚的钱去掉花销根本攒不下。
张骥开始软磨硬泡,想让几个挖土党带着他。
几个挖土党根本不理会他。别看熊国一天天的喊着中俄友好,友谊长存。实际上熊国人的傲慢是刻在骨子里的,其他种族在熊国人眼里根本就是瞧不起。
甚至本国的一些其他民族的人走在街上都容易毫无理由的挨打。挎着AK47的警察叔叔远远的站着,压根就不管。
尽管几个挖土党不愿意带着张骥,但是还是给他一个联系电话,给他介绍了一个跑单帮的挖土党。
一个叫瓦列里的老家伙,常年在外面挖掘着战场遗迹,经常出没在一些沼泽,冻土这种地方。时间长了,腿脚不太灵便,急需一个帮手。
张骥的电话和老家伙一拍即合。
张骥跟着瓦列里还是打工的性质,赚多赚少全看这老头的脾气。尽管如此,张骥依然甘之若饴,跟老头一年的时间,确实学会了不少东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