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新官养成-《淮右布衣朱元璋》


    第(2/3)页

    如此,国子监又集学校、法庭、刑场为一体,使得学生从自由的思想转变为服从的躯体,成为一名任劳任怨的官场打工人。

    此外,国子监厨房的伙夫都是由朝廷拨发死囚充役。如果这些死囚不来国子监,那么即刻处斩。

    国子监的教职人员都是吏部统一任命的官员,那么学生呢?

    学生的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官生,一类是民生。其中,官生又分两等,一等是品官子弟,一等是外夷子弟(包括日本、琉球、暹罗和西南土司子弟)。

    官生是由皇帝指派进学的,民生是由各地地方官保送的生员。从当时的社会形态来看,民生应当来自于各地的士绅子弟。

    国子监初始的目的是培养官生处理政务,成为朝廷的后备官员。所以,官生的名额为一百五十名,民生的名额只有五十名。

    但是,后来由于官生有其他的路子当官,导致官生入学的日少,民生入学的日多。此消彼长,国子监逐渐成为广泛训练民生做官的机构。

    学生在国子监的功课内容有《御制大诰》《大明律令》、四书五经、刘向的《说苑》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大诰》。《大诰》是由朱元璋自己亲自写的,一笔一划中洋溢着朱元璋的政治思想——封建君主专制。

    《大诰》还有续编、三编、《大诰武臣》,一共四册。主要内容是列举所杀官民的罪状,使官民知道和朝廷对抗的悲惨下场,警告官民老老实实地服从朝廷的命令。

    洪武十九年以《大诰》颁赐监生,二十四年令“今后科举岁贡生员,俱以《大诰》出题试之”。
    第(2/3)页